| 成语词目 | 解释 |
|---|---|
| 兵车之会 | 春秋时齐桓公争霸,屡次与诸侯会盟,其中在鲁僖公年间的四次,齐国带有军队,你为“兵车之会”。 |
| 松柏之志 | 指坚贞不移的志节。 |
| 七步之才 | 形容才思敏捷。 |
| 不讳之门 | 讳:忌讳。指说话可以直言不讳的地方。 |
| 乐昌之镜 | 比喻夫妻分离。同“乐昌分镜”。 |
| 经国之才 | 经:治理。有治理国家的才能。形容才能卓著。 |
| 知人之明 | 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。 |
| 急人之难 | 热心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。 |
| 鼠雀之辈 | 蔑视他人之词。指鄙陋卑微之徒。 |
| 兼人之勇 | 兼人:一人抵多人;勇:勇敢。抵得上几个人的勇气。形容十分勇敢。 |
| 不教之教 | 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。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薰陶。 |
| 豺狐之心 | 指有豺狼和狐狸那样的凶残、狡猾的心肠。 |
| 对症之药 | 针对病根下的药。比喻纠正缺点错误所用的相应办法。 |
| 一狐之腋 | 腋:指狐狸腋下的皮毛。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。比喻珍贵的东西。 |
| 求全之毁 | 毁:毁谤。一心想保全声誉,反而受到了毁谤。 |
| 季孙之忧 | 季孙:鲁国大夫;忧:忧患。指内部的忧患。 |
| 不逞之徒 | 不逞:不得志,不如意;徒:人(含贬义)。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。 |
| 百里之才 | 百里:方圆百里之地。指能治理方圆百里地区的人才。后称才能平常的人。 |
| 秋豪之末 |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。同“秋毫之末”。 |
| 一念之差 | 念:念头、主意;差:错误。一个念头的差错(造成严重后果)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