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成语词目 | 解释 |
|---|---|
| 天夺之年 | 上天褫夺其年寿。指不能享其天年。 |
| 采薪之疾 | 病了不能打柴。自称有病的婉辞。 |
| 风烛之年 | 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。 |
| 霜露之思 | 指对父母或祖先的怀念。 |
| 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 | 攻:琢磨。别的山上的石头,能够用来琢磨玉器。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。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。 |
| 斗筲之器 | 筲:仅容一斗二升的竹器。比喻气量狭窄的人。 |
| 吹灰之力 | 比喻极轻微的力量。 |
| 不次之位 | 次:顺序,等第。旧指对于有才干的人不拘等级授予重要职位。 |
| 拳拳之枕 | 恳切的情意。 |
| 路叟之忧 | 指百姓的疾苦。 |
| 董狐之笔 | 后人对那些公正不偏,不因为各人的好恶或利害关系,而捏造不实言论的人的称呼。 |
| 一时之选 | 指某一时期的优秀人才。 |
| 柏舟之誓 | 指妇女丧夫后守节不嫁。亦作“柏舟之节”。 |
| 先见之明 | 明·指眼力。事先看清问题的能力。指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。 |
| 覆车之轨 | 轨:车辙。翻车的辙迹。比喻失败的教训。 |
| 覆盂之安 | 像覆置的盂那样安稳。比喻稳固,不可动摇。亦作“覆盂之固”。 |
| 狐听之声 | 指冰下水流之声。 |
| 耳顺之年 | 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。指60岁的代称。 |
| 后进之秀 | 犹言后起之秀。后来出现的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。 |
| 末路之难 | 末路:最后的一段路程。走最后一段路程是艰难的。比喻越到最后,工作越艰巨。也比喻保持晚节不易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