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词目
| 解释
|
刍荛之言 |
刍荛:割草打柴的人。割草打柴人的话。指普遍百姓的浅陋言辞。也用作讲话者的谦词。 |
不奈之何 |
指无可奈何,无法可想。 |
鼎足之势 |
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。 |
松柏之茂 |
比喻长青不衰。 |
欲加之罪,何患无辞 |
欲:要;患:忧愁,担心;辞:言辞,指借口。要想加罪于人,不愁找不到罪名。指随心所欲地诬陷人。 |
先入之见 |
指在对某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之前就形成或接受的看法。指成见。 |
充闾之庆 |
充闾:光大门楣;庆:喜庆。能使门第光大的喜庆事。 |
三谏之义 |
指事君之正道。 |
天渊之别 |
天和地,一极在上,一极在下。比喻差别极大。 |
赫赫之功 |
赫赫:盛大显著貌。显赫的业绩。形容功劳极大。 |
集矢之的 |
比喻众人所指摘的对象。 |
亡命之徒 |
指逃亡的人。也指冒险犯法,不顾性命的人。 |
瓜田之嫌 |
犹瓜田李下。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。 |
箕山之操 |
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。同“箕山之节”。 |
穷途之哭 |
本意是因车无路可行而悲伤,后也指处于困境所发的绝望的哀伤。 |
血气之勇 |
指凭一时感情冲动产生的勇气。 |
未定之天 |
比喻事情还没有着落或还没有决定。 |
令原之戚 |
指兄、弟去世。 |
丧家之犬 |
无家可归的狗。比喻无处投奔,到处乱窜的人。 |
桑土之谋 |
比喻勤于经营谋划,防患未然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