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成语词目 | 解释 |
|---|---|
| 逆子贼臣 | 不忠不孝的反叛臣子。 |
| 浪子宰相 | 指北宋徽宗时宰相李邦彦。 |
| 燕子衔食 | 比喻育子之艰辛。 |
| 一子出家,九祖升天 | 指子孙中有一人出家,祖宗都能升天。常用以借喻一人得势,全家沾光。 |
| 徒子徒孙 | 徒弟和再传的徒弟。比喻一脉相传的人(含贬意)。 |
| 君子协定 | 双方不经过书面签字,只以口头承诺或交换函件而订立的协定,它与书面条约具有同等的效力。本用于国际事务间,后亦用为事先约定的套语。又称作“绅士协定”。 |
| 君子之交 | 贤者之间的交情,平淡如水,不尚虚华。 |
| 君子固穷 | 君子:有教养、有德行的人;固穷:安守贫穷。指君子能够安贫乐道,不失节操。 |
| 五子登科 | 用作结婚的祝福词或吉祥语。 |
| 孝子顺孙 | 指孝顺父母的儿子,有德行的孙子。 |
| 七子八婿 | 形容子、婿众多。 |
| 子子孙孙 | 子孙后裔;世世代代的意思。 |
| 狮子搏兔,亦用全力 | 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。同“狮象搏兔,皆用全力”。 |
| 狼子兽心 | 比喻凶暴的人用心残忍,有如野兽。 |
| 余子碌碌 | 余子:其他的人。指其他人平庸无能,表示对别人的轻视。 |
| 孝子爱日 | 指珍惜与父母共处的岁月,能及时行孝。 |
| 诸子百家 | 原指先秦时期各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和各个派别,后用来对先秦至汉初各种流派的总称。 |
| 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 | 子:对别人的称呼;矛: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;盾: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。比喻拿对方的观点、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。 |
| 贼子乱臣 | 指心怀异志、为奸作恶的人。 |
| 孽子孤臣 | 被疏远、孤立的臣子与失宠的庶子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