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词目 | 解释 |
---|---|
驷之过蠙 | 用以比喻光阴飞逝。同“驷之过隙”。 |
理之当然 | 理所当然,理应如此。 |
喻之以理 | 喻:晓喻,开导。用道理来开导说服人。 |
损之又损 | 形容极为谦虚。 |
拒之门外 | 拒:拒绝。把人挡在门外,不让其进入,形容拒绝协商或共事。 |
一之已甚 | 做了一次,已经过分。比喻错误不能重犯。同“一之谓甚”。 |
托之空言 | 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。 |
置之脑后 | 放在一边不再想起。 |
悔之不及 | 后悔也来不及了。 |
失之千里,差若毫厘 | 指细微的失误,可导致巨大的差错。 |
言之有物 | 物:内容。文章或讲话有具体内容。 |
言之谆谆,听之藐藐 | 说的人很诚恳,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。 |
言之无文,行而不远 | 文章没有文采,就不能流传很远。 |
人之将死,其言也善 | 人到临死,他说的话是真心话,是善意的。 |
言之有序 | 说话和写文章很有条理。 |
天之戮民 | 受天惩罚的人;罪人。亦作“天之僇民”。 |
玄之又玄 | 原为道家语,形容道的微妙无形。后多形容非常奥妙,不易理解。 |
言之过甚 | 话说得太过头了。 |
言之不文,行之不远 | 文章没有文采,就不能流传很远。同“言之无文,行而不远”。 |
言之无文,行之不远 | 说话没有文采,就传播不远。亦作“言之无文,行而不远”、“言之不文,行之不远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