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成语词目 | 解释 |
|---|---|
| 安之若素 | 安:安然,坦然;之:代词,指人或物;素:平常。安然相处,和往常一样,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。 |
| 嗤之以鼻 | 嗤:讥笑。用鼻子吭声冷笑。表示轻蔑。 |
| 国之干城 | 干城:批御敌的武器和工具,这里比喻捍卫者。国家主权的捍卫者。 |
| 爱之欲其生,恶之欲其死 | 喜爱他时,总想叫他活着;讨厌他时,总想叫他死掉。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。 |
| 安之若命 | 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,因而甘心承受。 |
| 避之若浼 | 指躲避惟恐不及,生怕沾污了自身。 |
| 驷之过隙 | 用以比喻光阴飞逝。 |
| 藏之名山 | 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。形容著作极有价值。 |
| 卑之无甚高论 | 表示只就浅易的说,没有什么过高难行的意见。 |
| 如之奈何 | 怎么办。 |
| 爱之欲其生 | 指喜欢一个人时总想叫他活着。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。 |
| 甘之如饴 | 甘:甜;饴:麦芽糖浆。感到象糖那样甜。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,甘愿承受艰难、痛苦。 |
| 放之四海而皆准 | 四海: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,故称全国为“四海”;准:准确。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。 |
| 操之过急 | 操:做,从事。处理事情,解决问题过于急躁。 |
| 却之不恭 | 却:推却。指对别人的邀请、赠与等,如果拒绝接受,就显得不恭敬。 |
| 公之于众 | 公:公开;之:代指事物的内容;于:向;众:大众。把事情真相向大家公布。 |
| 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 | 焉:哪儿;附:依附。皮都没有了,毛往哪里依附呢?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,就不能存在。 |
| 牛之一毛 | 牛身上一根毛。比喻微不足道。亦作“九牛一毛”。 |
| 老之将至 | 多用作自称衰老之语。 |
| 束之高阁 | 高阁:储藏器物的高架。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。比喻放着不用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