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词目 | 解释 |
---|---|
遏密八音 | 遏:阻止;密:寂静。各种乐器停止演奏,乐声寂静。旧指皇帝死后停乐举哀。后也用以形容国家元首之死。 |
空谷足音 | 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。比喻极难得到音信、言论或来访。 |
北鄙之音 | 指殷纣时的音乐。后世视为亡国之声。亦作“北鄙之声”。 |
靡靡之音 | 靡靡:柔弱,萎靡不振。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。指颓废的、低级趣味的乐曲。 |
鹿死不择音 | 比喻只求能够安身,并不选择地方。 |
泮林革音 | 比喻在好的影响感化下而改变旧习性。 |
袅袅余音 | 袅袅:宛转悠扬。余音:不绝之音。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,回响在耳边。同“余音袅袅” 。 |
金口玉音 | 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。后泛指说话正确,不能改变。 |
正声雅音 | 纯正优雅的音乐。 |
弦外之音 | 原指音乐的余音。比喻言外之意,即在话里间接透露,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。 |
跫然足音 | 跫:脚步声。原指长期住在荒凉寂寞的地方,对别人的突然来访感到欣悦。后常比喻难得的来客。 |
异口同音 | 不同人说同样的话,形容看法、意见完全一致。 |
正始之音 | ①指魏晋玄谈风气。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。当时以何晏、王弼为首,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,谈玄析理,放达不羁;名土风流,盛于洛下。②指纯正的乐声。 |
亡国之音 | 原指国家将亡,人民困苦,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,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。 |
千锤打锣,一锤定音 | 比喻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发表决定性的意见。 |
一锤定音 | 比喻做事干脆,说了算数。 |
弦外有音 | 比喻话语中另有间接透露、没有明说的意思。 |
郑卫之音 | 郑卫: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。指春秋战国时郑、卫等国的民间音乐。 |
绕梁之音 | 形容歌声美妙动听,长久留在人们耳中。参见“余音绕梁”。 |
笙磬同音 | 比喻人事协调,关系和睦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