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挨家挨户 | 一家一户,户户不漏。挨,依次,顺次。 |
| 碍手碍脚 | 妨碍别人做事。 |
| 暗气暗恼 | 受了气闷在心里。 |
| 傲头傲脑 | 形容倔强、桀骜不驯的样子。 |
| 百发百中 | 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,每次都命中目标。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。 |
| 百举百全 | 每次行动都能完成其事,形容事事得心应手,都能取得好的效果。 |
| 百伶百俐 | 形容非常聪明乖巧。 |
| 百依百顺 | 什么都依从。形容一切都顺从别人。 |
| 百衣百随 | 什么都依从。形容一切都顺从别人。 |
| 百战百胜 | 每战必胜。形容所向无敌。 |
| 半青半黄 | 农作物还没有长好,青黄相接。比喻时机还没有成熟。 |
| 半推半就 | 推:抵拒,推托;就:靠拢,迎上去。一面推辞,一面靠拢上去。形容装腔作势假意推辞的样子。 |
| 半吞半吐 | 形容说话含糊不清,不直截了当。 |
| 半信半疑 | 有点相信,又有点怀疑。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。 |
| 悖入悖出 | 悖:违背、胡乱。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物,也会被别人用不正当的手段拿去。胡乱弄来的钱又胡乱花掉。 |
| 必恭必敬 | 恭、敬:端庄而有礼貌。形容态度十分恭敬。 |
| 毕恭毕敬 | 形容态度十分恭敬。 |
| 卜夜卜昼 | 卜:占卜。形容夜以继日地宴乐无度。 |
| 卜昼卜夜 | 卜:占卜。形容夜以继日地宴乐无度。 |
| 不卑不亢 | 卑:低、自卑;亢:高傲。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,既不低声下气,也不傲慢自大。 |
| 不茶不饭 | 不思饮食。形容心事重重。 |
| 不痴不聋 | 人不傻,耳朵也不聋。常与“不成姑公”连用,意为不故作痴呆,不装聋作哑,就不能当阿婆阿公。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。 |
| 不瞅不睬 | 不看也不答理。 |
| 不打不成相识 | 指经过交手,彼此了解,结交起来就更投合。 |
| 不悱不发 | 悱: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。发:启发。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,不去启发他。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。 |
| 不愤不启 | 愤: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。启:启发。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,不去启发他。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。 |
| 不丰不杀 | 丰:厚;杀:减少。不奢侈也不啬俭。不增加也不减少。 |
| 不尴不尬 | 比喻左右为难,不好处理。也形容样子别扭。 |
| 不古不今 | 指事物不正常,古代现代都不曾有过。原讥讽人学无所得却故作诡异。后常比喻折衷。 |
| 不管不顾 | 指对人不照料,也指举动莽撞,不顾别人。 |
| 不哼不哈 | 不言语,该说而不说。 |
| 不即不离 | 即:接近,靠近;离:疏远,离开。指对人既不接近,也不疏远。多指对人似亲非亲、似疏非疏的关系。 |
| 不疾不徐 | 疾:急速。徐:缓慢。不急不慢。指处事能掌握适度的节律,不太快或不太慢。 |
| 不稼不穑 | 稼:播种;穑:收获谷物。泛指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。 |
| 不骄不躁 | 不骄傲,不急躁。 |
| 不今不古 | 指事物不正常,古代现代都不曾有过。原讥讽人学无所得却故作诡异。后常比喻折衷。 |
| 不矜不伐 | 矜、伐:自夸自大。不自经为了不起,不为自己吹嘘。形容谦逊。 |
| 不亢不卑 | 亢:高傲;卑:低、自卑。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,既不低声下气,也不傲慢自大。 |
| 不愧不作 | 愧、怍:惭愧。光明正大,问心无愧。 |
| 不郎不秀 | 原指不高不下。后比喻不成材。 |
| 不稂不莠 | 稂:狼尾草;莠:狗尾草。本指禾苗中中无野草。后比喻人不成才,没出息。 |
| 不伦不类 | 不伦:不同类。既非这一类,又非那一类,形容成样子或没有道理。 |
| 不蔓不枝 | 既不蔓延,也不分支。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,不拖泥带水。 |
| 不明不白 | 指说话含含糊糊,很不清楚。也形容行为暧昧。 |
| 不偏不党 | 不偏向任何一方。 |
| 不偏不倚 | 倚:偏。不偏向任何一方。表示中立或公正。 |
| 不破不立 | 不破除旧的,就不能建立新的。 |
| 不屈不挠 | 屈:屈服;挠:弯曲。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,表现十分顽强。 |
| 不日不月 | 指不计日月,没有期限。 |
| 不三不四 | 指不正派,也指不象样子。 |
| 不衫不履 | 衫:上衣;履:鞋子。不穿长衫,不穿鞋子。形容不修边幅的样子。 |
| 不上不下 | 上不去,下不来。形容进退两难。 |
| 不生不灭 | 佛家语,认为佛法无生灭变迁,即“常住”之异名。 |
| 不识不知 | 没有多少知识。旧喻民风淳朴。 |
| 不死不活 | 形容没有生气或处境尴尬。 |
| 不痛不痒 | 既不是痛,也不是痒。原形容说不出的一种难受。现多比喻不触及实质,不切中要害,不解决问题。 |
| 不吐不茹 | 形容人正直不阿,不欺软怕硬。 |
| 不闻不问 | 闻:听。人家说的不听,也不主动去问。形容对事情不关心。 |
| 不文不武 | 既不能文,又不能武。 |
| 不徐不疾 | 徐:慢。疾:快。不快不慢,从容自然。 |
| 不依不饶 | 形容要求不遂就纠缠个没烷完。 |
| 不夷不惠 | 夷:指伯夷;惠:指柳下惠。不做伯夷也不学柳下惠。比喻折衷而不偏激。 |
| 不阴不阳 | 比喻态度不明朗,模棱两可。 |
| 不折不扣 | 折、扣:出售商品时,按定价减去的成数。没有折扣,表示完全、十足的意思。 |
| 不知不觉 | 知:知道;觉:觉察。没有意识到,没有觉察到。现多指未加注意。 |
| 不忮不求 | 忮:嫉妒;求:贪求。指不妒忌,不贪得无厌。 |
| 彻上彻下 | 彻:贯通。贯通上下。 |
| 彻头彻尾 | 彻:通,透。从头到尾,全部,十足的意思。 |
| 称王称霸 | 王:帝王;霸: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。比喻凭借权势横行一方,或狂妄地以首脑自居。 |
| 成己成物 | 自身有所成就,也要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。 |
| 诚心诚意 | 形容十分真挚诚恳。 |
| 诚惶诚恐 | 诚:实在,的确;惶:害怕;恐:畏惧。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。 |
| 乘时乘势 | 旧指人应趁着机会、时势,做一番事业。 |
| 楚弓楚得 | 楚国人丢失弓,拾到的仍是楚国人。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丢了,拾到它的人并不是外人。 |
| 打蛇打七寸 | 比喻说话做事必须抓住主要环节。 |
| 大本大宗 | 本:根本;宗:本,主旨。最根本,最重要的东西。 |
| 大彻大悟 | 彻:明白;悟:领会。形容彻底醒悟。 |
| 大澈大悟 | 彻:明白;悟:领会。形容彻底醒悟。 |
| 大吹大擂 | 许多乐器同时吹打。比喻大肆宣扬。 |
| 大慈大悲 | 慈:用爱护心给予众生以安乐;悲:用怜悯心解除众生的痛苦;慈悲:佛家语,救人苦难。形容人心肠慈善。 |
| 大风大浪 | 指巨大的风浪。比喻社会的大动荡、大变化。也比喻尖锐、复杂、激烈、艰苦的斗争。 |
| 大行大市 | 指商品的一般市场价格。 |
| 大吉大利 | 非常吉祥、顺利。旧时用于占卜和祝福。 |
| 大开大合 | 形容文思跌荡,放得开,收得拢。 |
| 大模大样 | 形容态度傲慢,目中无人的样子。 |
| 大仁大义 | 形容为人宽厚,尊崇仁义。 |
| 大是大非 | 属于政治原则性的是非问题。 |
| 大手大脚 | 形容花钱、用东西不节省。 |
| 大摇大摆 | 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。形容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神态。 |
| 呆头呆脑 | 呆:呆板,不灵活。形容思想、行动迟钝笨拙。 |
| 代拆代行 | 拆:拆开,指拆阅来电来文;行:发出。一般指首长不在时由专人负责代理拆阅和审批、处理公文。形容权力极大。 |
| 丁是丁,卯是卯 | 某个钉子一定要安在相应的铆处,不能有差错。形容对事认真,毫不含糊。 |
| 钉是钉,铆是铆 | 某个钉子一定要安在相应的铆处,不能有差错。形容对事认真,毫不含糊。 |
| 独断独行 | 行事专断,不考虑别人的意见。形容作风不民主。 |
| 独清独醒 | 独自清白,独自觉醒,不与世俗同流合污。 |
| 独是独非 | 指不采纳众议,是与非自己说了算,独断专行。 |
| 独往独来 | 指行动自由,没有阻碍。又指作文用字独具一格,后指单独往来。 |
| 多才多艺 | 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。 |
| 多愁多病 | 旧时形容才子佳人的娇弱。 |
| 恶声恶气 | 形容说话语气很凶狠,态度粗暴。 |
| 恶衣恶食 | 恶:粗劣的。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。 |
| 恶有恶报 | 做坏事的人会得到不好的报应。指因办坏事而自食其果。 |
| 贩夫贩妇 | 旧称小商小贩。 |
| 非驴非马 | 不是驴也不是马。比喻不伦不类,什么也不象。 |
| 非亲非故 | 故:老友。不是亲属,也不是熟人。表示彼此没有什么关系。 |
| 匪石匪席 | 不是石,不是席。意为石可转而心不可转,席可卷而心不可卷。比喻意志坚定,永不变心。 |
| 匪夷匪惠 | 夷:殷末周初的伯夷;惠: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。既不是伯夷,又不是柳下惠;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。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。 |
| 吠形吠声 | 比喻跟在别人后面盲目附和。 |
| 吠影吠声 | 比喻跟在别人后面盲目附和。 |
| 风言风语 | 没有根据的、不怀好意的、带有讥讽的话。另指私下议论暗中传说。 |
| 改步改玉 | 步:古代祭祀时祭者与尸相距的步数,以地位排列。改变步数,改换玉饰。指死者身份改变,安葬礼数也应变更。 |
| 敢怒敢言 | 敢于愤怒,又敢于说出来。 |
| 敢作敢当 | 敢:有胆量。敢于放手行事,敢于承担责任。 |
| 公才公望 | 才:才识;望:名望。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。 |
| 公事公办 | 公事按公事的原则办,不讲私人情面。 |
| 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 | 比喻双方争执,各说自己有理。 |
| 古貌古心 | 形容外表和内心具有古人的风度。 |
| 古色古香 | 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。 |
| 怪模怪样 | 形态奇怪。 |
| 鬼头鬼脑 | 形容行为举止诡秘,不光明正大。 |
| 佹得佹失 | 佹:出于偶然的。指得失出于偶然。 |
| 好声好气 | 形容语调柔和,态度温和。 |
| 何去何从 | 去:离开;从:跟随。离开哪儿,走向哪儿。多指在重大问题上选择什么方向。 |
| 呼庚呼癸 | 庚、癸:军粮的隐语。原是军中乞粮的隐语。后指向人借钱。 |
| 呼牛呼马 | 呼:称呼。称我牛也好,称我马也好。比喻别人骂也好,称赞也好,决不计较。 |
| 胡天胡帝 | 胡:何;帝:指天神。什么是天,什么是帝。原形容服饰容貌像天神一样美丽,后也表示尊敬崇仰。 |
| 狐埋狐搰 | 搰:挖掘。狐性多疑,刚把东西埋下,又把挖出来看看。比喻疑虑过多,不能成事。 |
| 虎头虎脑 | 形容壮健憨厚的样子(多指儿童)。 |
| 画虎画皮难画骨 | 比喻认识一个人容易,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难。 |
| 患得患失 | 患:忧患,担心。担心得不到,得到了又担心失掉。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。 |
| 慌手慌脚 | 形容动作忙乱。 |
| 绘影绘声 |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。 |
| 绘声绘色 | 把人物的声音、神色都描绘出来了。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。 |
| 绘声绘影 |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。 |
| 诲盗诲淫 | 原意是财物不仔细保管,招致别人来偷盗;女子打扮得十分妖艳,也是引诱别人来调戏。现指引诱人做奸淫盗窃的事。 |
| 诲淫诲盗 | 原意是财物不仔细保管,招致别人来偷盗;女子打扮得十分妖艳,也是引诱别人来调戏。现指引诱人做奸淫盗窃的事。 |
| 昏头昏脑 | 形容头脑发昏,晕头转向。 |
| 活龙活现 | 形容神情逼真,使人感到好象亲眼看到一般。 |
| 活灵活现 | 形容神情逼真,使人感到好象亲眼看到一般。 |
| 火烧火燎 | 比喻心里非常着急或身上热得难受。 |
| 畸轻畸重 | 有时偏轻,有时偏重。形容事物发展不均衡,或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公正。 |
| 集苑集枯 | 集:栖息;苑:茂盛的树木;枯:枯树。有些鸟栖于茂盛的树木,有些鸟栖于枯树。比喻人的志趣不同,趋向各异。 |
| 己饥己溺 | 别人挨饿、落水就象自己挨饿、落水一样。旧时形容在位者关心人民疾苦。也比喻对别人的痛苦深表同情,并将解除别人的痛苦为己任。 |
| 夹七夹八 | 指说话东拉西扯,混杂不清。 |
| 佳儿佳妇 | 指好儿子,好媳妇。 |
| 假人假义 | 伪装仁慈善良。 |
| 假仁假义 | 伪装仁慈善良。 |
| 见墙见羹 | 比喻念念不忘先贤。 |
| 见仁见智 | 对同一个问题,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。 |
| 将信将疑 | 将:且,又。有点相信,又有点怀疑。 |
| 戒骄戒躁 | 警惕并防止产生骄傲和急躁情绪。 |
| 尽善尽美 | 极其完善,极其美好。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。 |
| 九天九地 | 原指天上的最高层和地的最深处。后比喻两者相差极远。 |
| 久而久之 | 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。 |
| 救苦救难 | 佛经中的话。拯救在苦难中的人。 |
| 可歌可泣 | 值得歌颂、赞美,使人感动流泪。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。 |
| 可有可无 | 可以有,也可以没有。指有没有都无关紧要。 |
| 刻肌刻骨 | 形容感受极深刻。 |
| 克勤克俭 | 克:能够。既能勤劳,又能节俭。 |
| 肯堂肯构 | 堂:立堂基;构:盖屋。原意是儿子连房屋的地基都不肯做,哪里还谈得上肯盖房子。后反其意而用之,比喻儿子能继承父亲的事业。 |
| 快人快语 | 直爽的人说直爽的话。 |
| 来回来去 | 指动作或说话来回不断地重复。 |
| 稂不稂莠不莠 | 既不象稂,也不象莠。比喻不成材,没出息。 |
| 冷言冷语 | 带讥讽的冷冰冰的话。 |
| 愣头愣脑 | 形容言行鲁莽冒失。 |
| 离心离德 | 思想不统一,信念也不一致。指不一条心。 |
| 良知良能 | 旧指人的天赋的首选观念和本能。 |
| 旅进旅退 | 旅:共,同。与众人一起进退。形容跟着大家走,自己没有什么主张。 |
| 屡战屡败 | 屡:多次。多次打仗多次失败。 |
| 满打满算 | 全部计算在内。 |
| 满谷满坑 | 充满了谷,充满了坑。形容多得很,到处都是。 |
| 满坑满谷 | 充满了谷,充满了坑。形容多得很,到处都是。 |
| 毛手毛脚 | 做事粗心,不细致。 |
| 没头没脑 | 头、脑:比喻线索或根由。毫无线索或没有根由。 |
| 美轮美奂 | 轮:高大;奂:众多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。 |
| 民脂民膏 | 比喻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。多用于指反动统治阶级压榨人民来养肥自己的场合。 |
| 难分难解 | 指双方争吵、斗争、比赛等相持不下,难以分开。有时也形容双方关系十分亲密,分不开。 |
| 难解难分 | 指双方争吵、斗争、比赛等相持不下,难以分开。有时也形容双方关系十分亲密,分不开。 |
| 难兄难弟 | 形容两兄弟都好,难分上下。现也反用,讽刺两兄弟都坏。 |
| 难兄难弟 | 指共过患难的人或彼此处于同样困境的人。 |
| 能屈能伸 | 能弯曲也能伸直。指人在失意时能忍耐,在得志时能大干一番。 |
| 捻神捻鬼 | 形容惊慌害怕的样子。 |
| 捏手捏脚 | 形容轻手轻脚地走。也形容轻薄的举动。 |
| 蹑手蹑脚 | 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。也形容偷偷摸摸、鬼鬼祟祟的样子。 |
| 佩韦佩弦 | 韦:熟牛皮,弦:弓弦。原指西门豹性急,佩韦自戒;董安于性缓,佩弦自戒。原形容随时警戒自己。后常比喻有益的规劝。 |
| 匹夫匹妇 | 平民男女。泛指平民。 |
| 偏听偏信 | 偏面地听了一方面的话就信以为真。多指处理事情的态度不公正。 |
| 平起平坐 | 比喻彼此地位或权力平等。 |
| 破罐破摔 | 比喻有了缺点、错误不改正,反而有意向更坏的方向发展。 |
| 七擒七纵 | 三国时,诸葛亮出兵南方,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,放了七次,使他真正服输,不再为敌。比喻运用策略,使对方心服。 |
| 强死强活 | 比喻非常勉强。 |
| 桥归桥,路归路 | 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。 |
| 怯声怯气 | 形容说话的语气胆小而不自然。 |
| 窃钩窃国 | 偷钩的要处死,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。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。 |
| 倾城倾国 | 倾:倾覆;城:国。原指因女色而亡国。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。 |
| 倾国倾城 | 倾:倾覆;城:国。原指因女色而亡国。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。 |
| 轻手轻脚 | 手脚动作很轻,使没有响声。 |
| 去泰去甚 | 泰、甚:过分。适可而止,不可过分。 |
| 全始全终 | 全:完备,齐全;终:结束。从头到尾都很完善。形容办事认真,有头有尾。 |
| 全受全归 | 封建礼教认为人的身体来自父母,应当终身洁身自爱,以没有受过污辱损害的身体回到父母生我时那样。 |
| 全心全意 | 投入全部精力,一点没有保留。 |
| 全知全能 | 无所不知,无所不能。 |
| 全智全能 | 无所不知,无所不能。 |
| 群策群力 | 群:大家,集体;策:谋划,主意。指发挥集体的作用,大家一起来想办法,贡献力量。 |
| 群威群胆 | 威:力量;胆:胆识。集中群众的力量和胆识。形容大家团结一致英勇战斗时表现出来的力量和勇敢精神。 |
| 染苍染黄 | 苍:青色。比喻变化不定,反复无常。 |
| 人山人海 | 人群如山似海。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。 |
| 仁心仁术 | 心地仁慈,医术高明。 |
| 仁心仁闻 | 闻:出名,有声望。有仁慈的心肠,有仁爱的声誉。 |
| 任劳任怨 | 任:担当,经受。不怕吃苦,也不怕招怨。 |
| 如痴如醉 | 形容神态失常,失去自制。 |
| 如火如荼 | 荼:茅草的白花。象火那样红,象荼那样白。原比喻军容之盛。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,气氛热烈。 |
| 如胶如漆 | 象胶和漆那样黏结。形容感情炽烈,难舍难分。多指夫妻恩爱。 |
| 如泣如诉 | 好象在哭泣,又象在诉说。形容声音悲切。 |
| 如手如足 | 手足:比喻兄弟。比喻兄弟的感情。 |
| 如兄如弟 | 情如兄弟。比喻彼此感情好,关系密切。 |
| 如埙如箎 | 埙:古时用土制成的乐器;箎:古时用竹管制成的乐器。象埙、箎的乐音一般和谐。比喻兄弟和睦。 |
| 如醉如痴 | 形容神态失常,失去自制。 |
| 入情入理 | 入:合乎。合乎常情和道理。 |
| 若存若亡 | 有时记在心里,有时则忘记掉。用以形容若有若无,难以捉摸。 |
| 若即若离 | 若:好象;即:接近。好象接近,又好象不接近。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。 |
| 若明若暗 | 好象明亮,又好象昏暗。比喻对情况的了解或对问题的认识不清楚。 |
| 若隐若现 | 隐隐约约,看不清楚。 |
| 撒娇撒痴 | 撒:尽量使出来或施展出来;娇:娇气;痴:憨痴。形容仗着受人宠爱,故意做作。 |
| 三十三天 | 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,即忉利天。后形容最高的地方。 |
| 三衅三浴 | 衅:以香涂身。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。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。 |
| 三浴三衅 | 衅:以香涂身。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。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。 |
| 三战三北 | 北:败逃。打三仗,败三次。形容屡战屡败。 |
| 善始善终 | 做事情有好的开头,也有好的结尾。形容办事认真。 |
| 善颂善祷 | 关于颂扬,关于祝祷。用来称赞能在颂扬之中带有规劝的意思。 |
| 失张失智 | 形容举动慌乱,心神不定。 |
| 十全十美 | 十分完美,毫无欠缺。 |
| 使臂使指 | 象使用自己的手臂和手指一样。比喻指挥自如。 |
| 使贪使愚 | 使:用;贪:不知足;愚:笨。用人所短,为己服务。也形容利用人的不同特点,以发挥他的长处。 |
| 使智使勇 | 使:用。用人所长,以收其功。 |
| 事齐事楚 | 事:侍奉;齐、楚:春秋时两大强国。依附齐国呢?还是依附楚国?比喻处在两强之间,不能得罪任何一方。 |
| 手高手低 | 形容用手或用一般的器皿分东西,难免多少有出入。 |
| 数一数二 | 不算第一也算第二。形容突出。 |
| 束手束脚 | 捆住手脚。比喻做事过分小心,不敢放手去做。 |
| 双宿双飞 | 宿在一起,飞在一起。比喻相爱的男女形影不离。 |
| 送佛送到西天 | 比喻做好事做到底。 |
| 速战速决 | 用快速的战术结束战局。也比喻用迅速的办法完成任务。 |
| 缩手缩脚 | 由于寒冷而四肢不能舒展的样子。也形容做事胆小,顾虑多,不敢放手。 |
| 缩头缩脑 | 形容害怕不敢向前,或胆小不敢出头负责。 |
| 所作所为 | 指人所做的事。 |
| 探头探脑 | 探:头或上体向前伸出。伸着头向左右张望。形容鬼鬼祟祟的探望。 |
| 同袍同泽 | 袍:长衣服的通称;泽:内衣。原形容士兵互相友爱,同仇敌忾。比喻共事的关系(多指军人)。也指有交情的的友人。 |
| 同心同德 | 同德:为同一目的而努力。指思想统一,信念一致。 |
| 头出头没 | 比喻追随世俗。 |
| 头高头低 | 形容用秤称东西时,秤杆的一端高一点或低一点,难免稍有出入。 |
| 徒子徒孙 | 徒弟和再传的徒弟。比喻一脉相传的人(含贬意)。 |
| 土生土长 | 当地生长的。 |
| 妄言妄听 | 妄:不实。说得人随便说,听的人随便听,都不认真看待。 |
| 危言危行 | 危:正直。说正直的话,做正直的事。 |
| 为鬼为蜮 | 蜮:传说中能含沙喷射人影,而使人致病的动物,比喻阴险毒辣的人。指象鬼蜮一样阴险狠毒,在暗地里害人的人。 |
| 惟妙惟肖 | 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。 |
| 维妙维肖 | 维:语助词;妙:手艺巧妙;肖:相似,逼真。形容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。 |
| 畏首畏尾 | 畏:怕,惧。前也怕,后也怕。比喻做事胆子小,顾虑多。 |
| 稳扎稳打 | 扎:安营。稳当而有把握地打击敌人。比喻有把握、有步骤地工作。 |
| 问长问短 | 仔细地问,表示关心。 |
| 问寒问暖 | 形容对别人的生活很关心。 |
| 我行我素 | 素:平素,向来。不管人家怎样说,仍旧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。 |
| 无適无莫 | 適:厚;莫:薄。对人没有什么亲疏厚薄。 |
| 无冬无夏 | 无论冬天还是夏天。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。 |
| 无法无天 | 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,任意干坏事。现多形容违法乱纪,不受管束。 |
| 无根无蒂 | 蒂:花或瓜果与枝茎相连的部分。比喻没有依靠,没有牵累。 |
| 无毁无誉 | 既无毁谤,也无称誉。形容很平常。 |
| 无尽无休 | 没完没了(含有厌恶的意思)。 |
| 无旧无新 | 不分是旧交还是新交。 |
| 无咎无誉 | 咎:过失;誉:称扬、赞美。既没有错误,也没有功绩。比喻工作表现一般。 |
| 无拘无束 | 拘、束:限制、约束。形容自由自在,没有牵挂。 |
| 无可无不可 | 表示怎样办都行,没有一定的主见。 |
| 无偏无党 | 偏:不公正;党:偏私。形容处事公正,没有偏向。 |
| 无情无义 | 没有一点情义。形容冷酷无情。 |
| 无穷无尽 | 穷:完。没有止境,没有限度。 |
| 无拳无勇 | 拳:力气,力量。没有武力,也没有勇气。 |
| 无声无臭 | 臭:气味。没有声音,没有气味。比喻没有名声,不被人知道。 |
| 无声无息 | 没有声音,没有气味。比喻没有名声,不被人知道。 |
| 无时无刻 | 时时刻刻。表示毫不间断。 |
| 无思无虑 | 没有什么可放在心上的。形容胸襟开阔,也形容无所用心。 |
| 无依无靠 | 形容孤苦无依。 |
| 无影无踪 | 踪:踪迹。没有一点踪影。形容完全消失,不知去向。 |
| 无忧无虑 | 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。 |
| 无尤无怨 | 尤:怨恨。毫无怨恨。 |
| 无缘无故 | 没有一点原因。 |
| 无怨无德 | 既没有怨恨,也没有恩德。指彼此间没有恩怨关系。 |
| 勿怠勿忘 | 勿:不要;怠:懈怠;忘:忘记。告诫不要懈怠,不要忘记。 |
| 先圣先师 | 旧时尊称孔子;也称周公和孔子或孔子和颜渊。 |
| 先知先觉 | 知:认识;觉:觉悟。指认识事理较一般人为早的人。 |
| 相反相成 | 两个看起来是相反的事物,实际上是互相依赖,互相促进的。指相反的东西有同一性。 |
| 相辅相成 | 辅:辅助。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,互相辅助,缺一不可。 |
| 相亲相爱 | 形容关系密切,感情深厚。 |
| 像模像样 | 形容着重或隆重的样子。 |
| 小恩小惠 | 恩、惠:给人的好处。为了笼络人而给人的一点好处。 |
| 小手小脚 | 形容不大方。也形容做事没有魄力。 |
| 谢天谢地 | 表示目的达到或困难解除后满意轻松的心情。 |
| 乐山乐水 | 乐:喜爱,爱好。有人喜爱山,有人喜爱水。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。 |
| 一板一眼 | 比喻言语、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。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,不懂得灵活掌握。 |
| 一棒一条痕 | 比喻做事扎实。 |
| 一步一个脚印 | 比喻做事踏实。 |
| 一步一鬼 | 走一步路就好象碰到一个鬼。形容遇事多疑。 |
| 一草一木 |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。 |
| 一长一短 | 形容说话絮叨。 |
| 一唱一和 | 一个先唱,一个随声应和。原形容两人感情相通。现也比喻二人互相配合,互相呼应。 |
| 一成一旅 | 成:古时以方圆十里为一成;旅:古时以兵士五百人为一旅。形容地窄人少,力量单薄。 |
| 一箪一瓢 | 一箪食物,一瓢饮料。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。 |
| 一德一心 | 德:心意。大家一条心,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。 |
| 一举一动 | 指人的每一个动作。 |
| 一鳞一爪 | 原指龙在云中,东露一鳞,西露半爪,看不到它的全貌。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。 |
| 一龙一蛇 | 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,或显或隐,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。 |
| 一龙一猪 | 一是龙,一是猪。比喻同时的两个人,高下判别极大。 |
| 一模一样 | 样子完全相同。 |
| 一喷一醒 | 原指斗鸡用水喷,使之清醒后再斗。后比喻推动督促。 |
| 一颦一笑 | 颦:皱眉。指忧和喜的表情。 |
| 一琴一鹤 | 原指宋朝赵抃去四川做官,随身携带的东西仅有一张琴和一只鹤。形容行装简少,也比喻为官清廉。 |
| 一丘一壑 | 丘:土山;壑:山沟。原指隐者所居之地。后多用以指寄情山水。 |
| 一觞一咏 | 觞:古代盛酒器,借指饮酒;咏:吟诗。旧指文人喝酒吟诗的聚会。 |
| 一生一世 | 一辈子。 |
| 一手一足 | 一个人的手足。指单薄的力量。 |
| 一丝一毫 | 丝、毫:十丝为一毫,十毫为一厘。一点点儿,极小或极少。 |
| 一五一十 | 五、十:计数单位。五个十个地将数目点清。比喻叙述从头到尾,源源本本,没有遗漏。也形容查点数目。 |
| 一心一德 | 大家一条心,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。 |
| 一心一计 | 一心一意。 |
| 一心一意 | 只有一个心眼儿,没有别的考虑。 |
| 一薰一莸 | 薰:香草,比喻善类;莸:臭草,比喻恶物。薰莸混在一起,只闻到臭闻不到香。比喻善常被恶所掩盖。 |
| 一言一行 | 每句话,每个行动。 |
| 一吟一咏 | 指吟诗作赋。 |
| 一饮一啄 | 饮:喝水;啄:鸟类吃食。原指鸟类要吃就吃,想喝就喝,生活自由自在。后也指人的饮食。 |
| 一张一弛 | 意思是宽严相结合,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。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。 |
| 一朝一夕 | 朝:早晨;夕:晚上。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。形容很短的时间。 |
| 一针一线 |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。 |
| 一字一板 | 形容说话从容清楚。 |
| 一字一珠 | 一个字就象一颗珍珠。形容歌声婉转圆润。也比喻文章优美,辞藻华丽。 |
| 遗老遗少 | 遗老:旧称前朝的旧臣;遗少:留恋旧时代的少年。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朝的老人和青年。也泛指留恋过去、思想顽固陈旧的人。 |
| 疑神疑鬼 | 这也怀疑,那也怀疑。形容非常多疑。 |
| 宜家宜室 | 形容家庭和顺,夫妻和睦。 |
| 宜室宜家 | 形容家庭和顺,夫妻和睦。 |
| 倚门倚闾 | 闾:古代里巷的门。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情。 |
| 溢美溢恶 | 溢:水满外流,引伸为过度。过分夸奖,过分指责。 |
| 亦步亦趋 | 原意是说,你慢走我也慢走,你快走我也快走,你跑我也跑。比喻由于缺乏主张,或为了讨好,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。 |
| 亦庄亦谐 | 形容既严肃又风趣。 |
| 庸言庸行 | 指平平常常的言行。 |
| 永生永世 | 永远。 |
| 忧国忧民 | 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。 |
| 有板有眼 | 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、有步调。 |
| 有棱有角 | 比喻为人方正。也形容脸色严峻。 |
| 有钱有势 | 既有钱财,又有势力。 |
| 有声有色 | 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。 |
| 有始有终 | 有开头也有收尾。指做事能坚持到底。 |
| 有条有理 | 形容层次、脉络清楚。 |
| 有头有脸 | 有面子;头面人物。 |
| 有头有尾 | 有开头,有结尾。指做事能坚持到底。 |
| 有血有肉 | 比喻富有生命的活力和内容。多用来形容文艺作品中人物形象生动。 |
| 愚夫愚妇 | 旧时称平民百姓。 |
| 予取予求 | 予:我。原指从我这里取,从我这里求(财物)。后指任意索取。 |
| 允文允武 | 形容能文能武。 |
| 杂七杂八 | 形容东西非常混杂,或事情非常杂乱。 |
| 载沉载浮 | 在水中上下沉浮。 |
| 载歌载舞 | 边唱歌,边跳舞。形容尽情欢乐。 |
| 载笑载言 | 边笑边说话。 |
| 再接再厉 | 接:接战;厉:磨快,引伸为奋勉,努力。指公鸡相斗,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。比喻继续努力,再加一把劲。 |
| 再三再四 | 重复好几次。 |
| 贼头贼脑 | 形容举动偷偷摸摸,不光明正大。 |
| 知彼知己 | 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,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。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。 |
| 知己知彼 | 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,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。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。 |
| 知人知面不知心 | 旧时俗语。指认识一个人容易,但要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很困难。 |
| 至大至刚 |